我的家乡就在美丽的南湖之畔,南湾村六组。时光飞转,一晃二十多年,家乡的楼房变多了,狭窄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水泥路,唯有那儿时记忆深处故乡的双泉井水却始终令人难以忘怀。
故乡的双泉井就在老家门前,水井坐落在冲田的正中央,据说是姊妹井,老人们依旧叫着大水井和小水井,小水井只有2米来深,清澈见底,那是一口清澈见石、水质甘甜的泉水,另一口只相距5米,水质却大相径庭,一直被沿用洗衣洗菜,抽水灌溉。
关于水井还有着神奇的传说。据老人们说,很久很久以前,天旱时曾见飞龙跃起,留下了这口终日渗流的泉水井。无论再干旱季节,水井依旧汩汩的冒着泉水,抽干了,一袋烟的功夫又漾满井口,从不干枯,冬暖夏凉,每逢酷暑,那里就是村子里的公用冰箱,炎夏里,孩子们在那玩水,手还会被冻僵,冬天很远便能看见井里冒出股股白色热气。
在我们村庄靠近双泉井下边水田,大约30多亩,村上人称之井下田。全靠井里溢出的水流入水田,清清漫流,滋润着那葱绿的秧苗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那时村上人能够吃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,靠得就是双泉的井水。
记得那时村子的人们,家家户户都有水缸、水桶和扁担,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,就是拿起扁担,挑起水桶,把故乡水井的水一担一担挑回家里装满水缸。一条冲的人们,就是靠吃故乡水井里的水成长的。村庄居住的人们,渴了喝一口“井蜜凉”水,热了洗一个凉水澡,真是赛过活神仙。白天,农家妇女围在井边,她们有的是在井边洗菜,有的是在井边洗衣。夜晚,村里的男子不约而同来到井边,他们是在用凉水冲洗一天的辛劳和汗水,敞开胸怀感受生活的真谛,而后为家人提上一壶“井蜜凉”水夏日饮料。
故乡的姊妹井是我们的智慧井,是她留下我儿时的梦想,是她哺育我茁壮成长,是她鼓励我们走向四方。故乡的水井是村里人饮用的唯一水源,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,好多家自备了水井,但村子里依然还有许多人靠这井水生活,春节回家,老辈们又谈起两口水井,听到了传奇的说法,说水井是“秀才井”,隔冲相望正对着“秀才井”的是五峰岭山上的“狮子头”,至今山上一个酷似“狮子头”巨石清稀可见,“龙图展,雄狮起”,说是喝着“龙泉水”,仰望“雄狮头”,就是智慧之源,理想之地!细算算,还真是!靠吃双泉井水的几十几户人家,几乎家家都有考学出外工作的后生,就连村里学校几百人喝水,全部靠学生抬水供师生饮用,当年喝着双泉水学生,在这祖辈千余人口的村,仅考学在外工作的就有百余人。
光阴荏苒,斗转星移。不知家乡的花朵开了多少茬,果实熟了多少次,不知故乡的人们长了多少岁,也不知故乡的井水给予了他们多少供养。但家乡的双泉井水总是那样悄无声息的在故乡的大地上默默流淌,无怨无悔,直到永远。